12月21日,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安徽省云计算产业促进会、安徽省新经济联合会、安徽经济报社、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主办,安徽移动公司承办的云促会首期“云游江淮”暨第五期“品味新经济”活动在合肥成功举办。省经信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潘峰,云促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焰,安徽移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晓慧等领导出席。
本次会议以“智算引领,产业腾飞——开启数字经济新纪元”为主题,汇聚实力派企业代表做分享报告,以新经济发展为导向,探讨智算如何赋能AI产业及传统行业。会议由安徽省云计算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吴鑫坤主持。
省经信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潘峰在讲话中表示安徽省今年以来数字化转型领域捷报频传,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本次活动的举行为安徽省浓厚的数字化转型氛围添砖加瓦,期待本次“云游江淮”和“品味新经济”碰撞出精彩火花,高度肯定了移动、华为、浪潮三家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
云促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焰提到“云游江淮”系列活动旨在推动云计算赋能各行各业,加速智能算力提升,全力推动安徽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首期“云游江淮”的顺利举办,为2024年云促会在全省各地推动云计算的深化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接下来云促会将继续以安徽为核心,加强与长三角二省一市同行的联系,着力促进产业创新应用及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进我省以云计算为引领的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安徽移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晓慧致辞表示安徽移动作为我省云计算市场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将持续发挥算网一体优势,不断深化省内算网资源覆盖,丰富产品、应用与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圈,提升跨领域、全行业服务能力,为助力我省数字经济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徽移动政企客户部总经理侯国超做《“云”游江淮 “移”路甘霖》主题报告,一直以来移动不断加快云在重点行业应用推广,目前已拓展2000余个各级政务云平台,教育云平台已在35万所学校应用,建设420余个医疗云平台,基于算力网络创新5G×云新型算网解决方案,打造新型云端协同应用;浪潮安徽区总经理助理陈有华做《智算开新局,聚势迎新机》主题报告,提到了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加速产业智能化;华为公司算力先遣队资深架构师孟祥坤做《华为昇腾AI平台:助力企业构筑人工智能创新根基》主题报告,就华为打造开放领先的AI基础软硬件平台进行了详细讲解。
嘉宾台上分享的同时,现场观众积极提问,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摘录部分):
问:如何看待云计算领域的生态共建?安徽移动在产业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共创、共享、共赢,是移动云秉承的核心生态价值观,安徽移动一直践行协会宗旨,加强行业生态协同,逐步扩大云产业的朋友圈、生态圈,目前已建立云行业DICT合作伙伴库,按季度开展合作伙伴的公开招募,在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及安徽移动合作伙伴门户系统发布招募公告,入围的合作伙伴可以通过甄选流程开展合作。当前二级库内云计算行业已有合作伙伴超百家,合作业务涵盖云安全、云灾备、云桌面、私有云等10个领域,携手打造了优质的云产品体系,构筑了坚实的云安全壁垒,拓展了行业私有云大单,协作项目超400个,合作金额超5亿元,极大发挥了产业链牵引作用。
问:大模型出现之前,AI在小模型方面在广泛使用,当时的小模型和现在的大模型有何区别?大模型是否会淘汰小模型?
答:相对于大模型,小模型参数更少、训练层次较浅,但是计算效率和部署效率更高,更适合在数据量小、计算资源有限的场景中部署,未来大模型跟小模型预计处于“大小协同,相互补足”的局面,大模型会助力于工业生产、医疗、气象、科研等复杂行业,人工智能的小模型则应用于移动端应用、嵌入式设备、物联网等。
问:大模型都有哪些类别?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哪种大模型会更占优势?
答:按大模型的数据类型,可以分为大语言模型、计算机视觉、音频、多模态大模型四大类,按照泛化性可分为三类,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场景大模型。大语言模型适合作为智能办公助手,帮助人类减少低价值的时间投入,而多模态大模型结合了语言、视觉、音频等多种能力,则在工业生产方面表现更好。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行业大模型和场景大模型能利用行业特有知识训练,能在特定场景表现更佳,比如政务、金融等行业的智能客服、办公助手等。
对接交流环节,大家在融洽氛围中,自由对接,洽谈合作,交谈火热。大家纷纷表示此行沟通甚欢,收获颇丰,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此类交流机会。
智能化升级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正在广泛渗入经济生产活动的主要环节中。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算法、算力和算量的快速发展,计算是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AI计算将成为核心。本次活动旨在集聚云促会会员单位的云资源和云服务能力,借力行业专家,搭建深度交流平台,推动云计算产业赋能,助力安徽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会议期间,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安徽移动信息化体验厅。